作为三亚城市更新的示范项目,海罗安置区(一期)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施工效率与建筑品质的双提升。项目采用铝模板一次成型工艺,预制构件装配率达50%以上,较传统施工方式缩短工期约30%。创新性融入的海绵城市设计体系,通过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六大技术模块,使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超过75%,在海南湿热气候下形成会呼吸的生态系统。
全周期民生考量 构建15分钟宜居生活圈
项目规划严格遵循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升级理念:18.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商业配套占比达12%,民俗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交付。1166套安置房采用南北分区设计,北区631套主力户型为85㎡三居室,南区535套配置60㎡两居室,满足不同家庭结构需求。地下车库采用智能导引系统,车位配比达1:1.2,彻底解决安置社区停车难痛点。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安置区样本
该项目作为海南自贸港首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其BIM技术全程应用、预制构件标准化生产等经验,已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规程。吉阳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周边3个自然村的拆迁安置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特别建设的黎族文化展示中心,既传承了本土文化,又为社区注入文旅产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