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投入运营的博后村村办食堂,以其9.9元起的亲民价格和海南风味菜肴,成为这个海南最大民宿村的新地标。400个餐位不仅服务着3872名村民和1700余名外来务工者,更以"晚8点保温餐食"等细节,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温度。
一、基建筑基:民生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
普惠性餐饮网络:700平方米食堂覆盖全年龄段需求,60岁以上老人专享8元特价,外来务工者纳入保障体系;
环境治理闭环:通过"党员带头扫街"机制,28项环境细则落实到每条街巷,民宿周边50米纳入星级评定范围;
防疫保供创新:疫情期间首创"网格保供超市+无接触配送"模式,实现物资消杀与需求响应的双重保障。
二、数字赋能:破解民宿业"潮汐效应"
1、直播经济破局
6月开展的10场民宿场景直播创造11万元成交额,单场最高曝光2.5万次;
"宿约107"等民宿通过短视频展示黎族文化元素,复购率提升35%。
2、人才培育体系
"博后共富学堂"邀请直播协会导师授课,学员谭中仙首次试播即达成2单交易。该机制已培育出21名本土主播,推动"民宿主理人"向"内容创作者"转型。
三、产业共生:构建乡村振兴"热带雨林"
文旅融合示范:依托亚龙湾区位优势,形成"玫瑰谷观光+民宿集群+黎族非遗体验"产业链,2024年过夜游客达106万人次;
集体经济突破:通过"博后宿集"品牌整合74家民宿资源,村集体收入于2023年突破千万元;
新老村民共治:外来经营者与本地村民共同签订"门前三包升级版"协议,将绿植养护纳入责任范围。
当食堂烟火气遇见直播间流量,博后村正以"线下普惠服务+线上精准引流"的双轮驱动,重塑乡村振兴的"海南样板"。正如村支书苏少洪所言:"环境是外立面,内容才是留客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