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自贸港建设的新机遇。4月27日,三亚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市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构建“1+4+2”营商环境建设体系,并持续深化“四大提升工程”改革,三亚以智能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举措,为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制度创新方面,三亚营商环境建设局精心构建了“四大提升工程”作战图,建立了23项对标国内一流的指标优化体系。在用电保障、跨境服务等领域,三亚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三亚还首创了“审批要点标准化”“亮码检查”等9项智能监管模式,推动了政务服务的“无差别受理”。此外,“营商直播间”“秒懂政务”等传播矩阵的创建,也构建起政企双向沟通的“一鹿快办”服务体系。崖州湾科技城率先推行的“极简审批”工作指引,更是让项目筹建时间缩短了2个月,总体审批提速高达90.81%。
针对四大主导产业,三亚实施了精准服务。旅文系统建立了12项“综合查一次”监管场景,并首创了“双证48小时极速审批”,设立了5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海关系统也推出了“远程视频监管”“科考船绿色通道”等12条便利措施。崖州湾科技城构建了种业CRO产业培育模式,聚集了60余家服务主体,推动了37个“揭榜挂帅”项目的落地。中央商务区则实现了7452家企业的集聚,完成了海南首宗“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供应等11项制度突破。
在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创新生态建设方面,三亚同样不遗余力。崖州湾科技城上线了科研设备共享平台,集成了1602台/套尖端仪器。同时,三亚还打造了40亿元规模的基金矩阵,创新了“园区担保贷”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央商务区建成了数智化管理调度平台,开发了“智能快办”“政务数字员工”等智慧服务。三亚市还建立了“城小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对200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了“1对1”分包服务。在人才引育方面,崖州湾科技城累计引进了18所高校6489名研究生,中央商务区则创新了“候鸟+柔性+靶向”立体化人才服务机制。
在跨境便利化方面,三亚也充分彰显了其开放优势。三亚海关建立了“关企面对面”常态化机制,对进口化妆品等实施了远程监管,离岛免税展示销售实现了扩容增效。崖州湾科技城深化了“进境动植物审批新模式”,种质资源引进效率提升了60%。中央商务区则落地了海南首单大宗商品掉期清算等跨境金融创新业务,实现了艺术品保税通关等业务突破。2024年,该园区外资企业达到了277家,服贸、货贸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