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加速度:主体结构全面落成
在2025年4月的三亚红塘湾畔,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太空科技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施工现场数据显示,项目连廊工程完成率达60%,钢结构安装误差控制在±2mm以内,7800吨主体用钢量创海南公共建筑新纪录。施工团队正同步推进幕墙安装与设备预埋,预计6月实现工程竣备,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设计新范式:科技与艺术的交响
星际美学:建筑以莫比乌斯环为原型,与周边七座白色球体形成"七星伴月"意象,曲面幕墙采用参数化设计实现光影流动效果
沉浸体验:40米直径球体内置火箭升空模拟器,17米高差"时空隧道"连廊配备全息投影系统
功能集成:规划宇宙、地球、太空、海洋四大主题展馆,集成卫星设计中心与遥感数据处理平台
产业新格局:南北航天走廊成型
项目落成后将实现: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研学接待能力达5万人次/年
承载1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形成"卫星设计-数据接收-商业应用"全产业链
与文昌航天发射场形成"北箭南星"产业协同,推动海南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4月24日施工现场,36台高空作业平台同步运作,500余名建设者进行幕墙龙骨的精准定位。项目总工程师透露,外立面将采用智能调光玻璃,可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透光率,实现建筑能耗降低30%。随着最后一块曲面玻璃的吊装,这座融合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与产业孵化的空天科技综合体,正加速勾勒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的天际线。